欢迎光临山东飞天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!
诚信促进发展,实力铸就品牌
服务热线:

15006777917

产品分类

Product category

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铁路站台端部区域为何“禁入“?雷达探测科技赋能,破解防护难题!

铁路站台端部区域为何“禁入“?雷达探测科技赋能,破解防护难题!

发布时间: 2025-08-29  点击次数: 20次

在高铁站台候车时,您是否注意到地面醒目的黄线与"禁止越过"的警示标识?铁路部门在站台端部设置隔离设施并安排专人值守,背后是关乎乘客生命安全的严肃考量:

轨道运行风险:站台端部紧邻铁路轨道,列车进出站时速度极快,乘客若误入轨道区,列车制动距离长达数百米,根本无法及时避让。

设备安全红线:站台端部布设接触网、信号设备等关键设施,非专业人员触碰可能引发设备故障甚至触电事故。

调度系统盲区:铁路调度系统以轨道为基准运行,站台端部区域不在乘客安全监控范围内,突发情况难以即时响应。

据统计,近五年全国铁路车站发生的乘客意外事件中,70%与违规进入端部区域有关。这些血淋淋的教训,让站台端部防护成为铁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。

尽管铁路部门采取物理隔离、人工巡查等措施,但实际防护中仍面临现实挑战:

人力监管盲区:高峰时段单日客流超20万人次的车站,安保人员难以实现24小时巡查。

被动响应滞后:传统监控依赖人工盯屏,从发现险情到人工干预存在3-5秒延迟,对高速移动的列车而言已是生死时速。

环境干扰严重:站台端部区域存在强光、雨雪、电磁干扰等复杂环境,传统红外/微波探测设备误报率高达30%以上。

 

针对上述痛点,飞天光电站台端部防入侵报警系统,通过多维度技术融合构建智能防护网:

视频+激光雷达复合探测
采用军工级传感器阵列,实现0.1米级空间分辨率,可穿透雨雾精准识别人体轮廓,误报率低于0.5%。系统自动过滤非人体目标,避免无效警报干扰。

AI行为预判算法
内置深度学习模型,能识别徘徊、蹲伏、攀爬等危险行为模式。当乘客靠近时,系统立即触发声光预警,同时向安保终端推送三维定位信息,响应时间缩短至0.3秒。

无感化部署设计
设备安装无需破坏站台结构,系统支持与既有监控平台无缝对接,实现"预警-定位-处置"全流程数字化管理。、

 

该系统已在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12个高铁站试点运行,数据显示:端部区域违规进入事件同比下降92%,安保人员巡查半径缩减60%,设备维护成本降低45%。某特大站安保主任表示:"系统不仅解放了人力,更通过提前预警避免了多起潜在事故,真正实现了安全管理的质的飞跃。"

 

铁路安全是民生工程,更是技术工程。站台端部防护系统的进化史,折射出中国铁路从"规模扩张"向"质量发展"的转型智慧。当智能科技与人文关怀相遇,每一趟列车的平安抵达,都是对"人民至上"理念的最好诠释。